一、學校情況
1.學校概況
四川省孝泉師范學校是德陽市教育局直屬公辦學校,創辦于1945年,坐落在川西歷史文化名鎮——德陽市孝泉鎮德孝路65號。學校占地面積136.67 畝(91116平方米),建筑面積53315平方米。資產總值149261684.2元。整個校園風格古樸、典雅、精致。
2.學生情況
2017—2018學年招生數485人, 2016—2017學年招生數619人,本學年比上一學年招生減少134人,具體情況如下表:
專業 |
2016—2017年 招生數 |
2017—2018年 招生數 |
2018年/2017年 變化 |
備注 |
學前教育專業(大專) |
145人 |
220人 |
增加 75人 |
|
學前教育專業(中專) |
359人 |
221人 |
減少 138人 |
|
學前教育專業 (中專) |
62人 |
44人 |
減少18人 |
精準扶貧項目 |
初等教育專業(大專) |
53人 |
|
減少53人 |
該專業取消 |
由上表可見,隨著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學歷要求逐漸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五年制大專招生數量顯著增加,三年制中專招生數量則明顯減少。五年制大專初等教育專業因省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調整學校辦學所掛靠高等院校而取消招生。
“三免三定”項目是德陽市教育精準扶貧項目,德陽市選擇了五所優質大中專院校,招收高中畢業家庭困難學生,通過政府補貼免學費、免住宿費、免生活費,定向招生、定向教學、定向就業,就讀一年取得中專畢業證,從而幫扶困難家庭。學校能繼續承擔該項目,從一個側面肯定了學校辦學質量。由于客觀上生源數量減少,我校本年度“三免三定”學前教育專業項目招生人數有所減少。
學校2017—2018學年在籍學生數1639人,2016—2017學年在籍學生數1879人,本學年度比上一學年度在籍生數減少240人。在籍學生均為師范類專業,大專與中專并存。
我校專業設置及在籍學生人數及變化情況如下表:
專業 |
2016—2017年 在籍學生人數 |
2017—2018年 在籍學生人數 |
2018年/2017年 變化 |
備注 |
學前教育專業(大專) |
692人 |
681人 |
減少11人 |
|
學前教育專業(中專) |
781人 |
789人 |
增加8人 |
|
初等教育專業(大專) |
310人 |
169人 |
減少141人 |
|
機械加工、電子專業(大專) |
78人 |
0人 |
減少78人 |
|
機械加工、電子專業(中專) |
18人 |
0人 |
減少18人 |
|
由上表可見,學校在籍學生人數有所減少,原因是五年制初等教育專業及機械加工、電子專業,三年制機械加工、電子專業均取消招生。學前教育與初等教育專業大專2013—2016級所有班級均為我校與西華師范大學聯合舉辦的五年制大專,學生畢業時頒發西華師范大學全日制大專文憑;按照要求,2014級學前教育與初等教育專業大專全部學生第四學年起回西華師范大學本部就讀,繼續完成后兩年學業。2017級學前教育專業大專為我校與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聯合舉辦的五年制大專,畢業時頒發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全日制大專文憑。學前教育三年制中專專業,學生畢業時頒發四川省孝泉師范學校中專文憑。
2018年6月畢業學生數427人, 2017年6月畢業學生數560人,本年度比上一年度畢業生人數減少133人。
3.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 |
2016—2017 學年度 |
2017—2018 學年度 |
2018/2017 年度變化 |
備注 |
教師人數 |
97人 |
96人 |
減少1人 |
|
師生比 |
約19.17:1 |
在編專任教師師生比約18.71:1 |
變化不大 |
|
“雙師型”教師 比例 |
27人,占27.8% |
27人,占28.13% |
變化不大 |
|
兼職教師比例 |
在編86人,聘用11人(13%) |
在編84人,聘6用占(7%) |
聘用教師數減少近一半 |
|
專任教師本科 以上學歷 |
本科及以上97人(100%) |
本科及以上96人(100%) |
沒有變化 |
|
專任教師碩士 以上學歷 |
7人 |
6人 |
減少1人 |
|
專任教師高級職稱教師比例 |
30人(31%) |
32人(33%) |
增加2人(增加2%) |
|
由上表可見,教師隊伍結構比較合理,教師數量保持穩定,“雙師型”教師還有待增加。
4.設施設備
(1)教學基礎設施
相比上一學年度,變化不大。學校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分化清晰,總體布局合理,教學與生活基礎設施良好,詳見下表:
設施名稱 |
面積(m2) |
教學綜合樓 |
12680 |
電子與信息實訓樓 |
5656 |
機電實訓中心 |
3226 |
藝術實訓樓 |
3127 |
桂花園(含正殿) |
1216 |
鋼琴藝術中心 |
1100 |
食堂 |
6940 |
學生宿舍 |
16080 |
標準田競運動場1個 |
7140 |
籃球場6個 |
2520 |
乒乓球場 |
800 |
其中, 教學區為仿古建筑風格,古樸、凝重又有現代感。生活區可容納2500學生住宿就餐。運動區中運動場為塑膠跑道,草坪,觀賞看臺,功能齊備,其他體育場地標準規范。
校園綠化以銀杏樹和桂花樹為主要樹種,輔以香樟、蒲葵、玉蘭、榕樹、桃樹、黃角樹等,交叉種植,高低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四季有鮮花、常年有綠草,銀杏滴翠、丹桂飄香、綠草茵茵、綠樹成林。
(2)實踐教學條件
相比上一學年度,機械加工、電子類專業沒有變化,初等教育和學前教育專業則明顯提檔升級。
機加專業主要設備有:
名稱 |
數量 |
數控四軸加工中心BV120 |
1 |
數控四軸加工中心BV100 |
4 |
數控車床 |
5 |
數控銑床 |
2 |
普通車床 |
9 |
普通銑床 |
4 |
平面磨床、外圓磨床 |
各1臺 |
數控等離子切割機 |
1 |
焊機 |
29 |
焊接平臺 |
3 |
磨床 |
2 |
搖臂鉆床 |
1 |
砂輪機 |
8 |
臺虎鉗、臺磚等 |
若干 |
機械電子主要實訓室有:
名稱 |
數量 |
車間 |
2 |
電子及單片機實訓室 |
1 |
電子電工電路實訓室 |
1 |
電子電工及自動化實訓室 |
1 |
鉗工房 |
1 |
機械工藝實驗室 |
1 |
機械制圖理實一體室 |
1 |
機械基礎理實一體室 |
1 |
學前教育與初等教育主要實訓室有:
名稱 |
數量 |
大微格教室 |
1 |
小微格教室 |
4 |
感覺統合訓練室 |
1 |
蒙臺梭利教室 |
1 |
幼兒模擬室 |
1 |
電子鋼琴教室 |
3 |
奧爾夫音樂教室 |
1 |
音樂教室 |
6 |
普通鋼琴房 |
86 |
三字一畫室 |
4 |
語音教室 |
2 |
舞蹈房 學前教育理實一體化教室 7 幼兒行為觀察室 1 本土藝術體驗室 1 陶藝室 1 建構室 1 幼兒保育模擬室 1 幼兒科學探究室 1 普通話訓練測試室 1 |
7 |
其他公用教學用房有:
名稱 |
數量 |
備注 |
中心主控機房 |
1 |
|
計算機機房 |
6 |
|
藝術中心 |
1 |
可容納800余人 |
學術報告廳 |
1 |
可容納400余人 |
錄播廳 |
1 |
可容納200余人 |
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室 |
1 |
|
圖書室 |
1 |
藏書65440冊 |
閱覽室 |
1 |
現期期刊200余種 |
心理輔導室 |
1 |
|
此外,學校繼續保有德陽、羅江、綿竹、孝泉、孝德等地共計18個固定校外實訓基地,滿足了學生見習和實習需要。
(3)信息化建設
學校校園網絡建設納入德陽市教育局城域網建設,主干網絡接入德陽教育局城域網,采用萬兆互聯,匯聚交換機與樓宇接入交換機之間采用千兆互聯,接入交換機到桌面,信息點采用百兆互聯,實現了有線網絡全覆蓋和絕大部分公共區域無線網絡覆蓋,為全校教職工正常上網提供支持。所有教室都布置有投影儀、電子白板、實物展臺、液晶電視等,每位教師配備教學用手提電腦1個。
校內網絡設備現狀:
名稱 |
數量 |
HP服務器 |
8 |
HP1024存儲陣列 |
1 |
上網行為管理軟件 |
1 |
數字校園平臺 |
1 |
錄播云平臺 |
1 |
教務管理軟件 |
1 |
機房計算機 |
300 |
教師用手提電腦 |
108 |
教務管理系統 |
1 |
電子圖書閱讀系統 |
1 |
課表管理系統 |
1 |
校園網站 |
1 |
其中,中心機房配有UPS、機房專用空調、氣體消防、防雷系統,并配備了硬件防火墻以及校園網主要網絡設備,實現了網絡身份認證,統一了教師校園網各平臺賬號。數字校園平臺實現了學校無紙化辦公,錄播云平臺為學校的公開課、視頻會議,學生網絡學習等提供了平臺,豐富了學校教育信息化內容。學校網站開設,提高了學校在社會的知名度,為學校、社會和家長溝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截止2018年8月底,校內實驗實訓設備總價值2800萬元,全日制在校生生均設備值12000元,生均實訓實習工位數1.2個。學校圖書室藏書(紙質)共計65440冊,生均紙質圖書45.98冊; 2017—2018學年度比2016—2017學年度藏書總量沒有增加。
二、學生發展
1.學生素質
項目名稱 |
2018年 數據 |
2017年 數據 |
2018年/2017年 變化 |
備注 |
思想政治狀況 |
100% |
100% |
持平 |
|
文化課合格率 |
91.33% |
90.95% |
增加0.38% |
|
專業技能合格率 |
92.51% |
94.71% |
減少2.2% |
|
體質測評合格率 |
100% |
100% |
持平 |
|
畢業率 |
100% |
100% |
持平 |
|
由上表可見,學生素質穩定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2.在校體驗
在校學生學習滿意度95.45%、專業學習滿意度96.67%、實習實訓滿意度98%、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98%、生活滿意度90%、校園安全滿意度97.3%,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98%左右。
3.資助情況
(1)國家助學金:200元/人/月。2017年秋期助學189人,合計18.9萬元;2018年春期助學185人,合計18.5萬元。由上級部門統一發放。
(2)免學費:1100元/人/期。2017年秋期1383人,合計:152.13萬元;2018春季1351人,合計148.61萬元。
(3)“三免三定” 生活補助:4000元/人/年。45人,合計:18萬元。
(4)地方中職生補助:500元/人/期。2017年秋期14人,合計補助0.7萬;2018年春期13人,合計補助0.65萬。
4.就業質量
學校成立了就業辦公室,加大了就業推薦工作,每年召開一次大型招聘會和幾十場小型招聘會,為學生提供的推薦崗位數達到畢業生人數的兩倍左右。2017年學校畢業生就業率100%,對口就業率94.7%,就業穩定率在90%左右;2018年年學校畢業生就業率100%,對口就業率95.98%。就業主要在四川省內(成都、德陽及其周邊),每月工資能夠達到2000元以上,就業質量整體較好。
學校還加強了學生升學工作,成立了對口高職高考班,2017年升學人數242人,升學率43.21%;2018年升學人數310人,升學率72.26%,升學比例有顯著增加。
5.職業發展
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學習自覺性加強,知識結構趨于合理,畢業學生能夠適應當前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多數同學能夠從事教育教學之外的眾多行業工作,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強,具有一定的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
三、質量保障措施
1.專業動態調整
學校開設了學前教育五年制大專、小學教育五年制大專以及學前教育三年制中專,各專業教學計劃分別按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和我校人才培養方案按步驟有序實施。受國家政策規定限制,從本年度起小學教育五年制大專停止招生。專業設置符合我市產業布局。
2.教育教學改革
公共基礎課程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的精神開齊、開足所有課程;專業設置更加適應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學校的辦學實際;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專業課教師和公共基礎課教師比例適當;課程建設中增加了教師資格證考試、師德與教師法、形體禮儀等課程;實現了信息化教學全覆蓋,增加了6部智能一體機和50臺計算機;增加了3個學生實訓基地;教材選用組織嚴密,管理規范,完全使用“十三五”規劃教材。
3.教師培養培訓
本學年度學校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7人次,省級培訓5人次,市級培訓全員參培,還開展了校級培訓,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在各級各類賽課中獲國家級一等獎1個,省級一等獎1個,市級一等獎1個、三等獎1個。
4.規范管理情況
學校幾十年的文化積淀,形成了比較完善質量管理與監控系統,各項管理規章制定完善和務實,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圍繞國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門關于“教學診改”的相關要求,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質量檢測體系,形成了聯動機制。某個方面出現問題,所有部門都會把相關問題和自己的工作銜接起來認真分析,進行整改。學校匯總各部門的情況再進行綜合研究,最終以文件的方式提出診改方案和具體措施,實現了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2018年學校學生參加德陽市中等職業學校第十一屆技能文化節,盡管學校開辦專業較少,參加項目不多,仍然取得了優異成績。參與職業英語、職業禮儀、綜合才藝共3個大項,獲得一等獎2個,二、三等獎各1個。
5.德育工作情況
(1)構建創新務實的德育工作模式
一是針對學生實際,通過嚴格管理,規范學生言行,讓學生的良好品行感召家長和社會,傳遞孝師正能量,樹立孝師好口碑。
二是通過課堂主渠道和特色鮮明的“孝文化”系列活動兩條途徑對學生實施全覆蓋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用學生品行表現的變化,提升家長社會對學校教育口碑的評價。
三是通過業余黨校、業余團校、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三個層次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理想前途、立志成才。
(2)校園文化特色突出
其一,校園文化底蘊厚重,形成了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校園內有省級文物姜孝祠,其他建筑風格與姜孝祠正殿匹配——坡屋面、小青瓦,配上走廊、梯步、花臺、廣場和古樹,處處彰顯學校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形成了一個歷史文化濃郁的教書育人環境。
其二,傳承弘揚德孝文化,構建和諧校園文化。學校利用豐厚的孝文化資源,孝文化主題活動“重走孝媳挑水路”形成傳統。開展“尊師孝親感恩”活動,引導學生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老師的教導之恩。堅持開展以新生班級為單位的義務勞動實踐,增強學生校園主人翁意識,通過這些活動培育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情懷。
第三,傳承師范文化,培育出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學校注重師德建設,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推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范無小事,事事皆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校園文化活動形成傳統。注重傳承孝師文化,以“愛國愛?!焙汀耙再惔倬殹睘橹黝}的合唱比賽、技能大賽、陽春詩會等活動,做到每周有一個班級舉行書畫、手工作品展覽,每個畢業班級舉辦一場文藝匯演。每周二下午開展素質教育活動,周周有展覽,月月有演出形成常態,極大的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
6.黨建情況
學校黨委現設立黨支部5個,有黨員61人,其中在職黨員47人,退休黨員14人,黨委下設第一支部被德陽市委教育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1)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把握正確方向
認真落實學校黨委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及時學習傳達和安排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和教育工委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決策部署和有關要求。學校黨委書記認真履行意識形態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對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要問題親自過問、重大事件親自處置。黨委其他成員、各處室負責人按照“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分管范圍的意識形態工作。學校黨委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支部和各部門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教師評優選先、評職晉級的重要內容,嚴格考核。
(2)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切實強化理論武裝
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使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得到了統一、政治理論水平得到了提高、黨性和組織紀律性得到了增強。廣泛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活動,引領學校師生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實踐者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創造者。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等主題教育活動,繼續開展學習型黨組織創建活動,讓黨員干部在學習實踐中掌握新知識,積累新經驗,增長新本領,不斷提高學校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理順思想情緒,調動和發揮全體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學校建設發展做出貢獻。
(3)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模范作用
進一步加強黨組織建設,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等黨的組織生活和民主生活制度,保證各支部各項工作和活動開展規范化、制度化。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基本知識教育,2018年5月至6月,舉辦了為期5周的業余黨校,共有86名青年學生參加,通過業余黨校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政治引領。繼續開展黨員示范崗活動,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4)加強黨的作風建設
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認真落實首問責任制,全面推行限時辦結制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加強學校安全穩定工作,進一步完善學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處置辦法,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長效機制,切實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維護好學校安全穩定的良好局面。
(5)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認真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專題教育,建立和完善學校黨委工作條例、黨委議事規則、三重一大事項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加大紀檢工作力度,規范學校辦學行為,認真做好學校經費、物資的管理監督工作。2018年上半年,學校接受了市審計局專項經費審計,學校不存在違紀違規問題和其他違反廉政紀律規定的問題。
(6)依法治校,加快推進學校法治化進程
堅持依法依規辦學,推進學校依法治校的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健全完善《四川省孝泉師范學校內部控制手冊》等規章制度,把建章立制、照章辦事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加強對在校學生的法制教育,扎實推進“法律進課堂”、舉辦法制手抄報展覽等法治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學生法治意識和法律素質。不斷提高學校依法決策水平,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民主監督作用,全面推進校務公開。
(7)堅持真情投入,認真做好幫扶工作
一是按照市委教育工委的要求,認真組織開展扶貧公益募捐活動,全校教職工共捐款20985元,單位捐款10000元。二是積極配合市社科聯做好對中江縣富興鎮天橋村的精準扶貧工作,23戶幫扶對象目前已脫貧20戶。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學校有集實驗、實訓、演示、交流、比賽、生產于一體面積達1728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實訓中心,與企業共建 “校內教學工廠”實踐教學基地一個。能根據實施性教學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實訓教學內容與頂崗實習任務。
學校選擇幾十多家幼兒園作為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并簽訂了學生實習(實訓)協議,各實習基地都能提供充足的崗位滿足學生實習需要,其中18家合作協議滿5年以上。
近年來,學校加大與用人單位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和學生專業能力培養方案,互兼互聘教師,加強實訓教學,提高了學生專業技能。
2.學生實習情況
嚴格執行國家、省、市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相關規定,制定了《四川省孝泉師范學校實習就業管理制度》,《四川省孝泉師范學校學生實習手冊》,《四川省孝泉師范學校教師實習指導手冊》,并嚴格按照實施。
根據教學計劃,認知實習每學期1—3天,跟崗實習4周,頂崗實習1學期。認知實習與跟崗實習由專業部負責,頂崗實習由實習就業辦負責,與實習單位做好溝通協調工作,共同制定學生實習期間管理規章制度,共同管理,任務明確,責任到人。制定實習安全預案,由學校出資為學生購買實習保險,確保了實習安全和質量。
五、社會貢獻
1.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充分順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師范專業學生大專實行“4.5+0.5”、中專實行“2.5+0.5”模式,開展專業技能“八項基本功”考核和全校性專業技能大賽,進行畢業班級文藝匯報演出,搭建各類能力展示平臺,實現月月有演出,周周有展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師范文化,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畢業學生獲得良好的社會口碑。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4%以上。
學校積極探索中高職銜接、對口高職考試等經驗。中專班分為對口高考班和普通就業班,實行分層教學。2018年參加對口高職考試學生上線率約84%。
2.社會服務
學校積極參與“孝文化”、“魅力鄉鎮”、“青少年國際研討會”、“世界艾滋病日”和“綿竹年畫”等的發掘、傳承和宣傳工作,在學生中開展了“重走孝媳挑水路”等活動;把“綿竹年畫”引入美術課堂教學,舉辦師生“綿竹年畫”展;把防艾、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接合,舉行知識竟賽和講座。學校承辦學前教育、中職教育相關會議和活動,為當地幼兒園提供“六一兒童節”等活動的場地和技術指導。
3.對口支援
配合市社科聯做好對中江縣富興鎮天橋村的精準扶貧工作,23戶幫扶對象目前已脫貧20戶;選派優秀黨員楊謀老師擔任中江縣柏樹鄉觀井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組織開展扶貧公益募捐活動,全校共捐款30985元。
六、舉辦者履責
1.經費
學校是德陽市教育局直屬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本年度生均撥款達到0.75萬元,能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學校加強了資金的使用與管理,主要完成了以下項目建設:乒乓球場改造26.5萬元,學前理訓室建設60萬元,實訓中心屋頂更換50萬元,保證教育教學需要。
2.政策措施
學校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建設“依法辦校、自主管理、民主監管、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目標,制定了《四川省孝泉師范學校辦學章程》,規范了學校辦學方向、辦學規模、專業設置、管理團隊等。占編教師可以在核準用編進人計劃內,學校自主確定招聘緊缺專業人才和重點院校優秀畢業生人數,并按德陽市規定招聘程序進行公開招聘。非占編教職工,學??梢愿鶕ぷ餍枰灾髡衅?。學校制定有比較齊備的教育教學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并嚴格實施、實現了教風正、學風濃、校風好,提升了學校辦學水平。
七、特色創新
學校師范特色突出。一是師范學制落實到位。學校教學模式與現行職業教育要求高度一致,五年制大專實行“4.5+0.5”模式,三年制中專實行“2.5+0.5” 模式。學生在校時間較長,使其文化基礎知識、專業倫理和專業技能更加扎實。二是師范素質培訓到位。學校重視三筆字、普通話、音樂、舞蹈、繪畫、朗誦等師范技能培訓。每周安排一個班級舉行書畫、手工作品展覽,每個畢業班級舉辦一場文藝匯演,每周二下午開展以專業技能大賽、學生活動為主的素質教育,開展教室寢室環創美化比賽等活動,學生的師范素質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三是師范技能強化到位。專業培養與工作崗位無縫銜接。學前教育專業結合幼兒園對幼教師資的要求,建立了 “八項基本功考核制度”;初等教育專業結合中小學對師資的要求,建立了分學科教學技能培養與考核制度。建立并強化了師范學生認知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制度,特別是精心安排為期一月的在小學、幼兒園的跟崗實習,全面提升學生適應教師崗位的技能和能力。
八、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1.抓好學校辦學實力的提升。
一是在管好用好現有教學設施設備的同時,緊密結合學校精品專業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裝備水平,加快學?;A能力建設的步伐,以主動適應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實訓的需要。
二是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學校內部的科學管理。加強學校班子建設,團結帶領領導班子和教職工傳承弘揚孝師文化,打造一支既有戰斗力、又富有孝師精神的高素質教師團隊。
三是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和美化。把孝師園內現有的物質文化遺產愛護好、維護好、使用好,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孝師園建設成既是讀書的好地方、又是德孝文化的傳播陣地,更是一個有文化品味的校園。
四是加強校園人文建設。注意培養教師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工作態度,給教師創造愉悅的工作環境,讓老師在孝師園內心情愉悅的教書。同時,為學生提供成長發展的良好平臺和空間,讓學生在孝師園內健康快樂的學習。
2、抓好學校吸引力建設。
一是加強專業吸引力建設,堅持質量立校,加強專業特色建設,力爭把學前教育打造成有影響的精品專業。同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專業實習實訓效果,努力培養更多的“一專多能”的優秀畢業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專業實習實訓效果,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二是提升學校辦學口碑吸引力,完善《辦學章程》、加強制度建設,依法依規辦學,規范教師從教行為。嚴格學生管理,規范學生校內校外行為,開展好以育人為主導、結合專業的特色鮮明的學生活動,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以學生在孝師園就讀的成長變化向家長和社會展示孝師獨特的育人成效,贏得家長和社會的良好口碑,弘揚孝師師生的正能量。
三是提升辦學社會影響力。充分發揮好孝師70余年辦學底蘊以及孝師多年來在周邊區域內的良好影響,充分發揮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中的作用,關愛貧困學生,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學好一門技能,能夠在孝師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